• 首页
  • 潮安时政
  • 机构设置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人事任免
  • 政策文件
  • 政务咨询
  • 调查征集
  • 各镇人大
潮安人大网欢迎您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您当前的位置: > 代表工作 代表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7/3/22 15:05:23   作者:办公室   浏览数:792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0月16日在潮安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潮安区区长 吴维凯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任期自2011年11月至本次会议届满。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任届以来的工作回顾

任届以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加快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决定和市“一中心三
片区”战略布局等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困难和挑战,务实创新,难中求进,统筹推进抓改革、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主要工作及成效体现在“五个明显”。
一、经济稳健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经济政策,积极应对持续贯穿的经济下行压力,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上精准发力,全力促进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280.22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407.98亿元,年均增长10.3%;人均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2.66万元增加至3.87万元,年均增长10.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1年的7.70亿元增加至13.17亿元,年均增长14.4%;税收总收入由2011年的21.27亿元增加至25.36亿元,年均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315.9亿元增加至556.21亿元,年均增长15.2%;外贸出口由2011年的7.87亿美元增加至9.5亿美元,年均增长4.8%;2011年至201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4.27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348.96亿元,增长17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1年的99.33亿元增加至164.88亿元,年均增长13.5%;2015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万元(18016元);金融存款持续增加,存贷款比例差距逐步缩小,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今年上半年,完成生
产总值201.57亿元,同比增长6.8%。1至8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25亿元,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101.6亿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8亿元,增长11.8%。
特色产业持续优化。五年来,累计投入技改创新资金26.12亿元,实施项目12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建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各1个;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各类标准修订56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驰著名商标、省级以上名牌拥有量均居全市首位。彩塘镇、古巷镇分别获得“中国五金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和“全国卫生陶瓷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称号。专业镇建设取得新成效,11个专业镇中,已建成省级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7个。中山市对口帮扶的庵埠-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小榄-庵埠特色食品一条街、“中国卫浴网络展馆”等项目顺利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取得新突破。有7家企业分别在上海、广东金融高新区等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有新提高。新增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48个,打造了粤东首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被授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省旅游强县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凤凰石湖休闲度假村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龙湖镇市头村和凤凰镇凤湖村被评为“广东省旅游名村”。全区旅游总收入由2011年的9.6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19亿元,翻了近一番。

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大型跨国企业的经贸合作。五年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4个。东山湖现代产业园、高铁新城等重大发展平台打造取得阶段性进展,有力地推动我区融入珠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发展。与中山市深度对接合作成效明显,对外开放合作呈现新格局。
二、基础建设力度空前,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认真贯彻落实省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交通扩网提速、园区扩能增效、城区扩容提质为重要抓手,举全区之力,加快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粤东区域发展核心区、新高地。
粤东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地位初步形成。为满足厦深铁路开通、潮汕站运营和潮汕三市人民出行的需要,投入资金近10亿元,完成站前南广场、站前北广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炮浮路、高铁机场路、站前南路、站前北路、镜鸿路和前陇路等“五纵一横”路网建设。梅汕客运专线、广梅汕增建二线及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潮汕站动车运用所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潮汕站扩容增建工作已列入国家铁路总公司和省、市议事日程,初步规划基本完成,潮汕站也由原来的过路二级站升级为区域枢纽中心站,配套项目粤东综合枢纽中心规划建设同步推进,粤东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雏形初现。
    交通扩网提速成绩突出。全面推进“八网”和全市“交通大会
战”计划实施。全力配合上级和铁路部门做好厦深高铁开通运营和梅汕客运专线、广梅汕增建二线及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潮汕站动车运用所等国家重大铁路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一批国家重点铁路项目落地建设,使潮汕站成为国家铁路网的重要节点。汕梅高速开通,结束了潮安南部未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潮惠高速公路、宁莞高速公路征交地工作全面完成。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启动。S233登塘至古巷段升级改造、彩东公路建设、江东大桥加固维修全面完成。S335线(安揭路凤塘段)、市外环西路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X078(鹳蕉线)改造工程全面推进,炮浮线改造、S335连接前陇路、炮浮线连接S232(护堤公路)等多条连通道路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之中,为新一轮发展抢占先机。据统计,五年来,全区共投入公路建设资金25亿元,新改建公路920公里。
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五年来,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8.05亿元,完成内洋南总干排涝整治工程建设;“省级水利示范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加快建设;粤东灌区安揭总干渠渠首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城乡排涝抗灾能力明显增强。投入电网建设资金12.13亿元,新改建农村电网2244公里、22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7座。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和污水管网建设全面完成,沙溪污水处理厂、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紧实施,西片供水管网管道铺设基本完成。

产业园区基础建设逐步完善。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45亿元,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满足企业进园建设的需要。进园企业中已有太安堂宏兴、金麒麟2个项目建成投产,莱芙家纺、顺发五金等近10个项目开工建设。高铁新城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潮州城市总体规划和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都将高铁新城列为重要发展区域。东山湖产业园区进园企业建设和厦深高铁潮汕客运站商贸物流中心、梅林湖旅游商住区及生态保护区征地工作加快推进,项目融资和招商引资工作有序开展。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新安大道、安南路、彩文路、金里路、仙华路等城区主干道路改造,城区路网形成“四横四纵”新格局。潮安人民公园对外开放,新安市场投入使用,一批中、高档住宅区相继建成,城区品位进一步提升。“文明镇(场)、文明村居”创建活动、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农村垃圾“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乡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改革作为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促提升。
    用地管理逐步规范。全面落实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突出重点,加大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力度,保
障重点项目的用地需要。同时,深入推进违法违规用地的清理整治工作,组织开展批而未征、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专项治理和新开工项目用地专项检查,以规范用地秩序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节约集约用地。“三旧”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充耕地、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工作同步推进,土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商事制度改革和税收改革全面落实。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超过90%,市场主体五年净增1.52万户、增幅接近300%。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和政府监管清单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民间金融稳步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不断拓宽。“营改增”税制改革试点有效实施,工商、税务、统计、电力等经济部门信息互通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依法治税、“以电警税”等公平税负措施有效落实,税收征管工作全面加强。不折不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扶持企业发展,五年共减免企业税费1.89亿元。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三资”交易平台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建成区级平台1个,镇级平台16个,村级平台392个,已实施交易项目120宗,交易成交金额7831.17万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新一轮绿化潮安大行动深入实施,林业“四大工程”按时完成,生态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污染减排力度加大,不锈钢制品抛光粉尘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乱采滥挖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打击,绿
道网总体规划基本完成,饮用水源保护、枫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民生质量明显提升。
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原则,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保障投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完成两轮“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任务,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启动。五年来,全区共落实帮扶资金2.1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569个,有52个贫困村、2164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完成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5988套,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813套。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已投入资金2.05亿元,启动建设项目225个,竣工项目165个。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基本实现充分就业。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按政策调整提高,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衔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全区符合低保条件的6998户1.71万人实现应保尽保。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省教育强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上级验收,教育强镇、标准化学校建设覆盖率100%。师资队伍建设和
教师待遇有新提高,中考、高考连创佳绩。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区图书馆、文化馆镇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和一批体育健身工程相继建成并免费开放,区档案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效,镇级卫生院配套建设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登革热、H7N9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疾病得到及时有效防控,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之内,2014-2015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计划生育表扬单位。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并被评为国家普查先进集体,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全面完成。档案、地方志、民政助残、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开展。
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法治水平明显提高。
始终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作为努力方向,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廉政建设、效能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
依法行政成为区政府自觉行动。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主动接受监督。任届以来,共办结人民代表建议49件,政协提案160件。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规则和程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
章”要求,从严从实整治“四风”和庸懒散奢、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善审计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审计体制改革。监察工作扎实有效,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行政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顺利完成撤县设区工作,区政府设置工作部门由原来的24个调整为20个,机构进一步精简优化。行政审批清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撤销区级议事协调机构92个,简政放权,部门权责进一步厘清。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完成,“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平安潮安建设不断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得到有效打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食品药品监管,信访、打私、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近五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到,推动潮安改革、创新和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牢牢把握法律政策的底线和红线;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牢牢把握民生根本这一宗旨。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拼搏的结果,也是海内外乡亲贤达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增速较上个五年有所放缓,决胜“十三五”任务艰巨。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不快,第三产业占比低于预期;产业园区配套不尽完善,科技创新专业镇量多、层次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违法违规用地未能得到彻底整治,高铁新城及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征地难、拆迁难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农村“三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补短板”要求高、任务重,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六是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亟待加强。这些问题,有待新一届政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各位代表,经过对过去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顾和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分析判断,对今后五年区政府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今后五年区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和全市“一中心三片区”的战略部署,按照区委确定的“法治先行、健康有序、有力有为”
的工作思路,主动适应新常态,科学谋划新发展,全力打造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民生事业“四个升级版”,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争当粤东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至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三大产业比重为4.5:45.5:50,外贸出口年均增长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计划之内。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未来五年,全区上下要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最优出路,贯彻落实到各经济领域中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加强“双创”平台建设。要充分发挥我区民营企业众多、专业镇特色鲜明的优势,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参与省、市创新产业化基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孵化基地的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创新服务平台,鼓励企业以“互联网+”思维和
模式创新发展,通过网络平台推广等形式,进一步打响潮安特色产业、产品和企业品牌。继续抓好中山结对帮扶工作,加快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补助、科技创新券补助等政策,积极做好科技领军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鼓励支持高层次人才、海归人才、科技人才、青年大学生、各类能人创新创业,以“双创”引领区域特色产业从中低端向高端迈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优势产业培育。要在巩固提高我区工业六大支柱产业、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抓住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规划实施和高铁新城开发建设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制订落实未来五年产业提升计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要以城区和潮汕站区商贸物流中心为龙头,加快专业市场、会展中心等商务平台建设,打造潮安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健康养生、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一批行业性、综合性电商平台,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提高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支撑水平,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基工程,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链条化、品牌化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扶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引领
作用的骨干企业,力争至2018年全区建立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
企业超过100家。深化与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内力外力,大力突破关键性核心技术,加强陶瓷、印刷包装、不锈钢制品、食品加工等地方特色产业成套制造设备数字化、自动化研发,向新兴制造地区形成设备、技术和服务输出,培育产业新业态,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优化发展单丛茶、无公害蔬菜、水果等优势特色农业,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生产。加强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有机结合,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务管理服务体系,以区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加快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体系改革。全面清理行政职权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办理标准和模式。深化商事制度和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准入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三单”管理模式,加强政务公开工作,营造法治化、规范化的营商环境。推进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税收征管,营造公平公正的税负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推进普惠金融试点,创新信贷管理服务模式,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二、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
    加快项目建设是潮安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引擎,必须坚持“项
目为王、动工为先”理念,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只争朝夕的干劲,突出高铁新城开发建设、“八网+产业”、城乡基础建设这三个重点,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全力打赢项目建设这场硬仗。
突出抓好高铁新城三大启动区建设。要紧紧围绕“把高铁新城建设成为潮州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生态新空间、交通新枢纽”的发展定位,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成型、八年成城”的发展目标,抓住省规划建设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和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契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加快完善高铁新城各项规划,突出重点抓好潮汕站扩容改建、潮汕站区商贸物流中心、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打造潮安经济新的增长极。充分借助桑浦山、东山湖、梅林湖“一山两湖”自然生态的有利条件,突出山水田园特色,加强对梅林湖片区、桑浦山片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致力打造高品质旅游商住区、汕潮揭都市圈“中心花园”,推动汕潮揭同城化。
突出抓好“八网”项目建设。不折不扣推进三年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实施,着力推进以燃油燃气网、供电网、互联网、水网、综合交通网、绿道网、商贸物流网、旅游网为重点的“八网”建设,为潮安经济社会振兴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要乘势而上,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广梅汕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梅汕客运专线潮州段、潮汕站动车运用所、
潮汕路扩容改造等重点铁路项目建设;配合上级推进潮惠高速、

宁莞高速、潮汕环线高速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全力抓好护堤公路潮安段、新风路潮安段、市外环西路潮安段、炮浮路、省道S335与前陇路连接线、炮浮路连接护堤公路、X078(鹳蕉线园区至蕉山段)等一批主干道路建设,构建连接汕潮揭中心城区及高铁、机场、港口的便捷交通网络。要全力推进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内洋西总干涝区整治工程、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项目、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村村通自来水等一批重点民生水利项目建设,提高水利防灾抗灾能力。抓好沙溪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和污水管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及城区污水管网连接等项目建设,争取到2020年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快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计划实施,积极培育发展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合理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提高电力供给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入户、“三网”融合、城市无线宽带网建设。积极配合上级推进全市燃气、燃油“一张网”建设,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突出抓好城乡基础建设。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以我市被列为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为契机,科学谋划和实施一批城镇化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中心城区道路贯通工程建设,切实抓好潮安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改造,加强地下管廊优化疏通,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治理,大力开展中心城区违章建筑拆除整治,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促进城
市扩容提质。加强镇村规划建设管理,按计划完成省级新农村连
片示范建设工程任务,狠抓危旧废置房屋专项整治,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宜居城镇、宜居社区、宜居村庄创建工作。
三、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潮安建设。
坚持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为着力点,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建设美丽潮安。
加快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潮安大行动,加快北部森林生态屏障和南部桑浦山生态廊道规划建设, 开展韩江水系的生态保护。全面加强中心城区、高铁新城发展的布局和形态规划, 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和开发强度, 强化城市建设的生态和文化元素。全面实施《潮安区绿道网总体规划》,抓好环梅林湖、沿潮汕公路、炮浮路、前陇路、高铁机场路以及韩江绿道北段、意溪至乌岽等一批绿道的规划建设,促进水岸公园、社区体育公园和道路林荫绿化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创建生态城乡。
加强宜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持久推进“三治”和“五违”整治工作,全面改变城乡“脏乱差”的环境卫生状况。加快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抓好镇级垃圾转运站和村级生活垃圾收集点的优化提升,健全完善城乡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减少废水排放,改善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污染,减少排放总量,重点抓好电力、陶瓷、不锈钢行业污染减排和清洁生产,降低污染负荷。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技术,切实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绿化
低碳发展。

高度重视国土和矿产资源管理。坚持节约优先,全面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深入持久抓好以清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为主的“两违”整治工作,强化对违法违规典型案件的查处查办,提升土地执法监察水平,完善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体系,严防、严控、严查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规范土地开发利用秩序。加强矿产资源普查勘查和常态管理,及时发现并制止乱采乱挖的违法行为,科学稳妥开发利用地下资源。
四、坚持开放合作,加快构建区域一体化新格局。
扩大开放合作是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要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珠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经济合作和竞争, 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着力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全面推进与中山市的深度对接合作,携手打造区域合作新平台,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充分利用潮安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用好高铁新城这一重要平台,扩大对外合作,推动汕潮揭区域经济合作和同城化进程,提高区域竞争力。
着力营造国际营商环境。主动接受广东、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辐射,完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国家、省和市已出台的一系列外贸稳增长政策,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引导企业争创自主品牌,促进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着力推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扶持一批综合性出口企
业,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
着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突出抓好高铁新城项目引进,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加强海外潮人联谊工作,切实把侨乡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搭建招商引资互动交流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创新招商引资促进方式,开展园区招商、项目招商、重点产业招商,全面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
着力提高对外贸易水平。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实施境外品牌、技术和产能等并购,推动企业走出去设立研发中心和商品展示中心。大力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拓展营销渠道,扩大与国内各类经济体的联合与合作。
五、坚持普惠共享,加快提升民众获得感。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大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三年计划,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分类施策,全员覆盖,推动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切实增强贫困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确保到2018年全区1.72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健全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及运行机制,着力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等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健全医疗保障
体系,实施城乡统一的医保制度,实现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
保制度的有效对接。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按政策落实好无障碍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将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重点向民生领域和基层群众倾斜,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
建设更高水平教育强区。围绕2018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巩固提高教育“创强”成果,加快推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工作。大力营造尊师重学良好氛围,注重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引进培养,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学校教学设备设施,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内涵发展,巩固和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完善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镇级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各类公共服务文化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推动文化对外交流。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围绕建设“卫生强区”目标,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动社会办医,切实加强人口健康信
息化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全面提升重大疾
病和疫情的防控工作。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创新,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着力打造“平安潮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狠抓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深入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建设,构建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努力创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环境。强化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和消费安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交通、消防等安全管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六、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强化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坚定不移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创新型政府、廉洁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落实各项决议、决定并定期报告工作。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大力加强政府决策和履职能力建设,全面推行政
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

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进一步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厉行节约、倡俭治奢,全面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强化督促检查和督查问责,提高政府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坚定不移推进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监察、司法、审计等联动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推进廉洁政府建设。深入实施“阳光政务”,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教育和公务员队伍建设,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一届区政府肩负着决胜“十三五”,实现第一个百年的重任。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勇于担当,务实创新,有力有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